坑死马云的男人,资本干掉创始人,这头困兽能否成为下一个阿里? -足球竞猜app

互联网 12-25 17:38:00

共享办公独角兽wework最近有点烦。


不久前,这个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元巨头提交ipo申请,不料自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铺天盖地的质疑扑面而来,资本市场反应冷淡,估值暴跌后依然少人问津,主要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的龃龉也正式展示在世人面前,wework不得不于10月1日撤回招股书,推迟ipo,但动荡却没有结束。10月22日,wework创始人兼ceo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黯然离场,接棒的软银方高管上任伊始就宣布了大刀阔斧的裁员计划。


wework到底怎么了?


近年来,共享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立于2010年的wework与uber、airbnb分别代表着共享办公、共享出行以及共享住宿三个版块,被誉为共享经济三剑客。与后者不同的是,wework的亚当·诺伊曼出生于以色列,使得该公司更是平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


wework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即在市场上租赁合适的商业地产,随后改造成为共享办公空间,向个人或初创公司出租,从中获取差价,在本质上,诺伊曼扮演的就是一个二房东的角色。考虑到传统商业地产的玩法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较高的溢价,wework通过引入社群、大数据等概念竭力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科技公司。


这招确实很成功。


成立9年以来,wework共获得10余轮的投资,在提交招股书前累计融资近130亿美元,最高单笔融资金额为44亿美元。作为马云背后的男人,孙正义以成功投资阿里巴巴著称,当初投资的2000万美元等到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时对应900亿美元市值,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4500倍。这位身高只有1.60米却笼罩着巨大光环的日本人对wework备加看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该公司是"下一个阿里巴巴"。


在孙正义的带动下,wework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就受到了国内资本的青睐。2017年7月,wework宣布成立中国wework, 就收到了联想控股系弘毅投资与软银联合投入了五亿美元a轮融资,专门用于加速wework在中国的业务扩张步伐。一年后,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软银、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又豪掷五亿美元,完成b轮融资,估值50亿美元。彼时,wework只有分布于三个城市的40个共享办公空间与20000名会员。


在今年1月软银的一轮20亿美元投资中,wework估值470亿美元,几个月后,高盛又给出了650亿美元的天价。软银愿景基金的负责人rajeev misra甚至乐观地表示,"wework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但我相信在未来几年这将会是一家价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


cb insights的一份报告显示,wework在今年初的top10独角兽排行榜上高居第四名。在资本的追捧下,这些独家兽尚未上市,估值已高不可攀,看似很光鲜,实则严重地挤压了二级市场的空间,等到真正ipo的时候,才发现接盘侠难觅。


孙正义对这一幕应该不会陌生。在uber上市前,软银火线追加了10亿美元的融资,但今年5月ipo时,以754亿美元估值上市的uber当天即破发,目前市值不过500亿美元,折价三成以上。


当wework传出ipo的消息时,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围绕首席承销商的角色进行了角逐,当后者正式募股时,却发现期望中的香饽饽其实是一个烫手山芋。投资者反应冷淡,一周之内,wework的目标估值从200-300亿美元直接跳水至150-180亿美元,几乎腰斩,不得不撤回ipo申请,铩羽而归。


在wework谋求上市的过程中,诺伊曼与软银之间的矛盾被公开化。


招股书显示,在wework中,软银系单一最大股东,持有29%股权,作为创始人,诺依曼凭借三级股权结构拥有50%以上的投票权,牢牢控制着自己一手创业的公司。尽管估值节节下挫,融资金额不及预期,无奈资金链承压,诺依曼仍然坚定地推进ipo股票发售计划。这不是孙正义希望看到的,软银将不得不减记其40亿美元的投资损失,软银愿景基金则帐面亏损50亿美元。因此,软银希望wework放弃ipo计划。


随着上市不力,诺伊曼选择向孙正义的萝卜与大棒政策屈服。9月24日,wework宣布诺伊曼辞去ceo一职,只保留非执行主席职务,并放弃多数投票权。软银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接手了前者持有的近10亿美元wework股票,并向其支付1.85亿美元的"咨询费",还提供了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


随后,孙正义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软银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塞洛•克劳尔出任wework临时董事长,并任命前亚马逊高管、wework副董事长塞巴斯蒂安·甘宁安以及前aol和时代华纳有线公司前高管、首席运营官阿蒂·明森为联席ceo。


"我们已决定推迟首次公开募股,把精力集中在基本面依旧强劲的核心业务当中。我们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我们的会员、企业客户、房东合伙人、员工和股东服务。我们非常希望将wework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运营,并期待着在未来重新审视公开股票市场。"


新管理层上任后立刻开始清理门户,将诺伊曼的裙带关系纷纷扫地出门,通过裁减全部员工1/5、2400名员工,关闭非核心业务等措施降低成本,最近还发布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软银追加了50亿美元的新投资,同时加快15亿美元现有的投资承诺,为wework续命,并向现有股东发起30亿美元的要约收购。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扭转外界对wework的不良印象,但却很难改变该公司的核心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wework最大的质疑是其科技含量问题。共享出行、共享住宿通常都是在订单成交后,与第三方车辆、第三方设施的拥有者共同瓜分用户支付的费用,打着共享办公名义的则完全不同。wework一般与房东签订10-15年的合同并预付阶段性的租金后,才能将场地二次装修、切割出租给用户,显然,wework承受着较uber、airbnb大得多的压力。过去三年间,wework场地运营费用分别为4.3亿美元、8.1亿美元、1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9%,92%和83%。截至2019年6月底,wework未来5-10年内租金承诺总额为470亿美元。


在经济大环境良好的时候,wework不太担心物业租不出去,若市场环境变差,该公司的风险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场地的供给,近年来,wework不再满足于租用第三方的物业,还开始直接购置房产,试图拥抱规模较大的企业客户。硬币的另一面是,这迅速将wework变成一家重资产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wework总资产已达270.5亿美元。这样一家披着科技外衣的共享办公室出租公司是很难获得较高的市盈率的。


在新发布的战略规划中,克劳雷重申wework全球领先的办公空间及空间即服务平台提供商的定位,在神话破灭后,这恐怕无法引发投资者的兴趣。


当然,wework当前首要的并非保住估值,而是生存。


招股书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wework亏损了3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亏损了6.9亿美元,折合每创造一美元收入就要亏掉两美元,短短6个月烧掉了近24亿美元现金,相当于其2018年全部现金支出。


投资研究公司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师克里斯•莱恩预计,实现现金流为正之前,wework还需要约90亿美元的投资。但是,资本不再待见wework。wework上市失败不仅错过了预期的30亿美元融资及摩根大通和其他银行的60亿美元信贷额度,而且导致知名评级机构惠誉评级降至ccc ,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标准普尔做得更绝,早在9月底就将wework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在某种意义上,软银已成wework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过,一向财大气粗的孙正义近来日子也不好过。11月6日,软银发布了最新财报,今年第三季度营业亏损约65亿美元,净亏损64亿美元,惊现14年来首次营业亏损和史上最大单季亏损。因wework、uber等科技企业价值大跌,软银旗下高达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当度出现了约89亿美元的运营亏损。


在孙正义打造的共享经济帝国中,共享办公只是其中之一。软银亦重金加仓共享出行平台uber,先后投资了77亿美元。在uber今年5月,上市前,软银对uber还追加投资了10亿美元。结果,以754亿美元估值上市的uber.上市当天就破发了,公司目前的市值在500亿美元左右。


有钱赚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赔钱了,彼此脸上就挂不住了。据外媒报道,去年10月,软银及其愿景基金便计划出资160亿美元收购wework,其中100亿美元用于收购所有在外股份,剩余60亿美元计划分三年逐步注入wework。但贡献了愿景基金近2/3承诺资本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mubadala)对该项投资强烈不满,毫不客气地否决了孙正义的提议,有关wework的投资额最后降至20亿美元。


为了完成向wework的新注资,孙正义只得另觅金主,不久前,软银被曝向日本三大银行三菱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谋求约28亿美元的贷款。但一位与软银关系密切的银行家透露,自从wework的估值暴跌后,日本银行间的情绪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对软银投资战略表示怀疑。


不幸的是,撤回ipo申请的wework并没有完,因取消首次公开募股前涉嫌违反有关规定,wework正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审查,监管部门已在审查wework的业务以及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是否合规。


多年以后,人们回过头来或许会发现,wework的跌落,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失落,很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资本对于高估值独角兽的态度从此变得谨慎起来。


【紫财经】是一个鲜活有深度有温度的科技财经自媒体,关注、转发是最长情的表白!